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8章(1 / 2)





  不过现在太子逐渐展现出他的聪慧,让皇帝心中遗憾稍稍减轻一些。

  幼子成长,长子辅佐,或许他所期盼的比大汉更强盛的盛世在下一代就能到来吧。

  若易家能给炎黄一个繁荣昌盛,那些嘴碎的文人是不是就会闭嘴了。

  成王败寇,汉室自己倒行逆施,王朝被颠覆。之后群雄逐鹿,他易家问鼎中原,乃是自己的本事。

  在那些嘴碎者口中,取代汉室的易家,倒成了乱臣贼子,不义之人了。

  虽然颠覆汉室的不是易家,但他们就觉得,易家取得天下之后,该将天下还给汉室。

  凭什么?

  若是汉室的长治久安让汉室成为正统,那易家也可以。为此,他愿为天下黎民的安生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

  皇帝最担心的是,遭受秦朝二世而亡的惨剧。

  他后宫中佳丽无数,但登基以后再无子嗣。御医道他征战之时,气血亏损太过,恐以后子嗣艰难。

  而他长子被祭天,嫡幼子痴傻,庶子身份有问题,嫡幼子和庶子谁登基,都与昱朝无益处。

  皇帝已经下定决心,要筛选宗室子弟入宫养在皇后名下的时候,长子归来,不但治愈了幼子,还带来了许多神奇的东西。

  皇帝心想,上苍果然是眷顾易家的。易家的确是天命所归。

  皇后若是知道皇帝打算,估计得呕死。

  她本以为她赢了,无论如何,最终都是她孩子继位。但显然她对皇帝还不够了解。易家的天下安定,天下的黎民安康,比他皇帝的血脉继承皇位更加重要。

  所以即使那几位叔伯皆是仇人,皇帝还是会选择旁系血脉中年纪尚幼不记事者入宫。

  皇后比起皇帝,更加恨那几位罪魁祸首。别说幼子无辜,那罪魁祸首的血脉继承皇位,皇后绝对不能接受。

  那之后不知会有如何混乱。

  还好宿谊即时回来,提前结束了这一状估计会导致天下大乱的祸事。

  皇后虽然不知道此事,但宿谊回来,巩固了幼子的太子地位,她还是知道的。她心中十分难受。这皇位本是长子的,她也与长子感情更深。

  不过皇后在理智的前提下,知道怎样做对她、对两个孩子更好,所以只能把愧疚难受压在心中。

  所以在知道宿谊为那位皇子写了字,她也只觉得宿谊实在是太懂事,并不觉得有何不高兴。

  她自己为了显示皇后的贤明,对那皇子也十分好,无微不至,做足了她可以做的事。

  只太子心中不高兴。

  太子对那个幼年时未曾出现在自己生命中的父亲并没有多深感情,他现在,也对皇帝敬畏多于亲近;而太子对皇后,虽然有亲近之情,但更多是愧疚之情。

  太子自幼时说话便比普通孩子晚,皇后那时生活艰难,自顾不暇,自然没有那么多精力给这个久久不会说话的孩子。只让他吃饱穿暖,便是尽到母亲的责任了。

  只宿谊不放弃,亲自照顾幼弟。他和幼弟同吃同住,每天不厌其烦的教幼弟说话,连做功课也带着幼弟。自己做什么都要讲给幼弟听,不管他是否有回应。

  或许是宿谊对幼弟的爱护之情感动上苍,太子居然渐渐有回应了。之后,他除了过分依赖宿谊之外,各类能力急速上升,居然与同龄孩童无异。

  那时的太子,只听宿谊的话。离了宿谊便焦躁不安,连皇后安抚都无用。皇后便就继续将幼子交给长子了。

  宿谊被祭天的时候,太子是知道祖父有意让他代替宿谊的。

  那时太子并不觉得难受。他觉得大哥优秀,若自己能代替大哥,帮助大哥,那是值得高兴之事。他已经做好了代替宿谊的准备。

  没曾想宿谊得知此事之后,便让下仆将他锁在屋内不准出门,并自请祭天。

  太子精神受到了极大刺激。

  对于太子而言,宿谊性命重要性远胜过他。宿谊为了他丧失性命,他不能接受。

  太子只是不与其他人交流,实际上智商超过同龄孩童,也对其余人的想法感情十分敏锐。

  太子知道父皇的皱眉中有对为什么活下来是他的怨恨,太子知道母后的哭泣中有对为什么活下来是他的悲伤,而他自己,也有对为什么活下来的是他,而不是大哥的痛苦和迷茫。

  因此他再次拒绝和外界沟通,直到大哥听到他的呼唤,回到他身边。

  太子现在显得十分正常,他敬爱父皇,敬爱母后,但他心中最重要的、最亲近的还是宿谊。

  他也以为宿谊对他理应是最特殊的。他是宿谊唯一的弟弟。

  现在宿谊居然准备送同样的东西给那异母兄弟,太子不能接受。

  这样子,似乎告诉他,宿谊的弟弟不止他一个人了。太子怎么能接受?

  于是太子闹别扭了,他绝食了。

  宿谊得知之后,心中宛若一万头神兽羊驼昂首挺胸呼啸而过。

  太子多大了?居然还闹别扭?还是绝食?这小子是不是欠抽啊?

  宿谊想起来,以前对付闹别扭的太子,就是扯着太子的脸颊往两边扯,然后絮絮叨叨的数落他。

  但那时候太子还是小孩子。现在太子都是少年郎了,这样不太好吧?

  皇帝皇后也气得够呛。

  刚开始,帝后以为太子只是不认可那异母弟,帝后都觉得这正常,但太子太蠢。好歹装出个兄弟情深的样子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