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92节





  “是呀,听说你生了,他赶紧到镇上买了些上好的红糖、各色果子、鸡蛋等。阿宁又赶紧用家里头的细白面给你擀了些挂面。这回呀,咱家可没给你丢脸。”想到刚才那一屋子妇女见到那一挑子的礼物时那惊讶的样子,罗母心里就觉得很快意。其实她心里一直对女儿嫁过来时没给丰厚嫁妆一事耿耿于怀,那会不是她不肯给,而是实在是没办法。手心手背都是肉,她膝下就这么两个孩子,她咋会不疼?

  “到镇上?”这话怎么听怎么不对劲,联想到前几日二郎老往镇上跑的事,她觉得自己似乎抓住了什么,“弟弟那店不开了?”

  罗母发觉自己说漏嘴了,而女儿又一语中的,见她神色尚好,便不再什么都捂住,挑些能说的说与她知,也省得她胡思乱想,“前些日子,我们将镇上那店卖了。搬回老家了,现在家里正在盖新扇咧,估摸着还要再买上一些地。哎呀,不说这些了,我和你说呀,这坐月子对女人来说可是大事,大意不得,该注意的还是得注意。现在八月,我知道这时坐月子辛苦,你可不许贪凉在月子里吹风洗澡什么的。”

  罗云初见宋母转移话题,明显不想说,也不追问。她想事情应该过去了,人没事就好,一些身外物的损失倒不用太在意。

  “哎呀,娘,这些事我都晓得了,你就别在唠叨了。”大热天的要闷在房间里一个多月,她一想就烦,自己这个便宜老娘难得来一回,还老提醒她这个烦心事。

  “死丫头,为你好我才说的,别人我才懒得理呢。”罗母伸出指头,点了点她的额头。

  罗云初摸摸被点红的额头,眼睛直直控诉着她的暴力。

  岂知她那便宜老娘没理会她,只来回打量她的房间,“你这房间不错,凉快不闷。”

  房门和窗口都关上了,哪凉快了?

  “你别不信,当年我生你弟弟那会,正是九月份,那个房间像火炉般,哪有你这舒服?你就知足吧。”

  好吧好吧,她知足。

  “难怪你弟硬是要建一个像这样的房子,我前头还嫌它多费银子,这会可算是体会到它的好处了。”罗母越看这房子越满意,恨不得家里的立即盖好才好。

  罗云初很骄傲,得意洋洋地道,“那是,阁楼上还可以放粮食呢,干爽,不愁被水潮着。”近日来,二郎对他们房间里的阁楼满意得不得了,每日采摘回来的棉花在院子里晒干后,便放在阁楼上放好,完全不担心会沾上水气。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晚上还有一更。。。

  74、三郎上京 ...

  用过饭后,在宋家耍了小半日的众人见老宋一家似乎有事要商量,大家都极有眼色地起身告辞了。见罗家被留了下来,不少人打心底里羡慕,不过也没法,谁让自己不是人家的亲家呢?

  宋母领着罗母许氏等人进了罗云初房里说闲话。二郎三兄弟并阿德就凑在一块聊聊。

  宋铭承问,“阿德,你将镇上的店卖了?”他赶考前隐约听说他店里的生意经营得很不错来着。

  “是啊。”当下二郎罗德两人便把当时的情况说了一遍,顺便把他们的疑惑也说了出来,他们就是不明白怎么莫名其妙地就被放出来了。

  大郎听了,大吃一惊,随即心里很不是滋味。这么大的事,二弟竟然也不和他吱一声,虽然他可能也帮不上什么大忙,但好歹自己也是他大哥不是?

  “二弟,这么大的事,你也不说一声?”

  “大哥,当时情况危急,我也不知道韩师爷能不能帮得上忙。我连娘都没告诉,就怕媳妇知道后会不好。”

  大郎听后,点点头,“下回可不许这样了啊,你哥我不是那种喜欢嚼舌根的人。”

  宋铭承听了阿德和他二哥的话后,陷入沉思。他想起昨晚张有仁邀他们三个举子过府吃饭的情景。饭桌上,大家相谈甚欢,张有仁根据他掌握的信息,说了不少他知道的一些考官的喜好,以及给他们普及了一下京城各个官员的基本资料,如他们的背景和喜好等。其实张有仁离京已有五六年,这些资料好些都对不上号了。不过当时宋铭承仍然听得很仔细,将那些信息铭记于心。

  饭后喝茶时,张有仁更是给了他们一人三十两,说是他们青河县的一片心意,给他们上京赶考的盘缠,希望他们能顺利高中归来。

  当时他们三人面面相觑,对这笔意外之财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。

  宋铭承当时细细一想,这明显是张有仁是想卖个好给他们,透露出想结交他们的意思。三十两银子,不是收买,不是要挟,这银子的数额不大,即便日后此事被人拿来当把柄也无关痛痒,没意思。遂这笔银子只是一份心意。

  从他一整晚的举止来看,张有仁也预料到自己极有可能致仕。而新任县令是何人他也不得而知,他们三人亦是有可能的,提前套好交情也方便日后行事。张有仁极有可能就是打着这主意,弄明白了张有仁请他们吃饭的意图,宋铭承心里一阵苦笑,敢情这是提前对他们进行感情投资啊。而后头的那个举动更是佐证了他的想法是正确的。

  宋铭承此时能明显感受到张有仁释放出来的善意,三十两的银子,对他来说不多。但对另两位嘛,就算是一笔大财了。没看到梅若海那样子吗,眼睛都粘在上头了,贪婪的目光一览无遗;而这木纳书生周墩迟则是一副大吃一惊的样子,显然这银子对他来说份量也不少。

  弄明白了那层,那三十两,宋铭承收起来毫无心里压力。另外两人见他收了,亦不再推辞。

  张有仁见他们收了银子,很高兴。待他们起身告辞时,还特意将宋铭承留了下来。当时梅若海脸色一变,眼瞳紧缩,而周墩迟则毫无异常。

  “铭承啊,我留你下来,是想让你给罗相公带句话,上回是咱衙门办事不利被人蒙蔽了,让他吃了些苦头,你告诉他,这种事绝对没有下回!”

  当时宋铭承听得一头雾水,喏喏地答应下来。

  现在回想起来,张有仁这话暗含了到此为止的警告,安抚之余,未尝没有给他在意的人开脱的意思。阿德被捉,幕后主使,他已料到是谁,他毕竟也是土生土长的青河县人,对那位的品性也略有耳闻。

  张有仁那晚那翻举动,加上他算了算日子,阿德被放出来的日子和他回到的日子差不多。如此看来,阿德被放出来,这里面固然有韩师爷的功劳,但其中更多的还是因为他这个新出炉的举人。不过他不需要告诉他二哥和阿德了。

  “你们想不明白就别想了,阿德,张大人和我说了,你若还开店,保证没人敢去找你的麻烦。你看要不要把那店再买回来?”阿德是他二嫂唯一的亲弟弟,二哥二嫂对他一直都很不错,能帮他自然要帮着点的。

  罗德抓了抓头,不好意思地笑了笑,“还是不了吧,暂时还没那个打算。家里的地也刚请了短工种了,家里正在盖房子,忙着咧。而且这店开了大半年了,每天都累人得紧,难得能松快一下,便让我偷懒几日罢。”

  这话说得,众人都笑了。

  “大哥,二哥,我想再过十日左右便启程去京城了。”趁人都在,宋铭承决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。这两天将家里的事忙完他便闭门谢客,拜访他恩师去。

  “这么快?不等过了汤圆的满月再走?”二郎很意外。

  “是啊,这才回来几天呀。”大郎也抱怨,不过这也无可奈何,若误了老三的前程,那就不好了。

  “呵呵,现在都九月初了,这里到京城坐马车都要一个半月左右,紧赶慢赶,能在入冬前抵达便好。”

  大郎道,“也好,这事宜早不宜迟,回头我让你大嫂给你准备准备,我可听说了,京城那里的冬天可比咱们这冷多了。”

  待众人解散了,二郎才钻进宋铭承的房里。

  “老三,你老实说,身上还有多少银子?”二郎琢磨着要拿多少银子出来才够他的盘缠。

  “此次去榆南,我只花了五十多两,现在身上还有一百两。哦,对了,差点忘了,昨晚县令还给我三十两呢。我估摸着,应该够了。”

  宋铭承心中一暖,原来二哥也有细致的一面嘛,刚才他没有提这个问题,就是考虑到大哥刚建了房子,身上估计也没有多少银子剩下了吧。

  “唔,我知道了。”说完,二郎便没多说什么,便出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