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07章(1 / 2)





  方杨二人闷闷不乐走出王府。他们均知孙可望的“此事后议”是害怕自己泄密,所以对自己有所保留。一到外面,二人便埋怨起来。

  方于宣说:“我们送去好心,人家却当成驴肝肺!”

  杨畏知也感叹说:“越是位高权隆之人,越是不可深交啊!”

  方于宣与杨畏知分手之后,心里的疙瘩仍然没解开,便唠唠叨叨与其爱妾提起此事。没想到隔墙有耳,让他家中一个下人听去,而李定国又恰恰有恩于这下人。方家下人听后,觉得自己不报知李定国将军,便是知恩不报之小人。他趁夜深人静之时,溜出城来,然后快马加鞭直奔柳州城来。

  李定国得此消息,心中大惊!想起前次之约,他只是心生疑虑,没想到这次倒是千真万确之事实!李定国因此觉得与孙可望手分是势在必行之事!一联想到大西军从此要四分五裂,李定国不由悲从中来!

  李定国仰天长叹:“大明之灭,难道是天意不成?!”他联想到自己在前阵与清兵浴血奋战,而孙可望等人却在后边拖他的脚,甚至要置他于死地,李定国再也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,禁不住一声长哭泪流满面,心中哀叹道:“国人若都如此,何能成其大事?”

  李定国悲痛之余,感到自己必须避开孙可望,否则自己的力量必会让他吞食干净。他决定退出柳州,以防不测。

  李定国率领大西军撤出柳州城之后,便向广东进发。李定国所率大西军士气高昂,克敌制胜,势如破竹,连破广东的高州、廉州、雷州三府。两广顿时为之震动,两广反清复明的义师趋之若鹜。如王兴、陈奇策、朱盛浓等将领自动率兵来投诚李定国,并接受李定国的指挥。甚至连清将郝尚久也因之而倒戈响应,投降李定国。李定国的军队立时扩充至二十万人。

  李定国又仿佛看到了曙光。李定国找众将领来商量进击大计。众人决定围攻新会。因为新会地处珠江三角州,是广州的海上门户。如果能将新会攻下,必能截断广州城内的给需,从而扯动株守在广州城内的平南王尚可喜、靖南王耿继茂,起到赶蛇出洞的作用,然后围而歼之。

  于是,大西军围攻新会。

  广州城内的尚可喜和耿继茂得到军报,心里非常着急,却又一筹莫展。出兵击之不是,怕敌军乘虚而入,一举攻克广州城,那自己便失去了窝住之地;不出兵击之亦不是,因为新会是广州的海上门户,若失陷,广州也会成为一座废城。两王无法可想,只得向清廷告急。

  然而,形势难以尽如人意。

  驻守在新会城中的清兵也知新会城的重要,不管大西军如何攻击,他们都是死守不动。

  李定国觉得没法,便想围困之。没有想到清军利用水师从海道向围城中提供援兵和粮食。李定国所率的士兵,擅长陆战,缺少船只与水上作战经验,因此,虽然拼死攻城,却始终无法攻克。

  李定国一筹莫展,便召集众将商量。众将认为:唯今之计,只有求助于郑成功。希望郑成功率强大水师与他一起攻城。为此,李定国给郑成功写去一封信,信中称:

  “会城两酋(指尚可喜与耿继茂)恃海撄城,尚稽戎索。兹不谷已驻兴邑,刻日直捣五羊,然逆虏以新会为锁钥枢牖,贮粮攸资,是用悉所精神,援饷不绝。不谷之意,欲就其地以芟除,庶省城可不劳而下,故亦合力于斯。在彼望风屏息,遵陆知难,遂恃长舸舰,堵我舟师,非借贵爵星夜发兵,其谁收此一捷也。”

  郑成功接到李定国的信后,即派水师来援助李定国。

  然而,郑成功派出的水师在途中故障不断,没有定期到达,致使李定国的进攻计划未能实现。

  恰在此时,大西军中流行瘟疫,士兵病死无数,损失惨重,士气也为之低落。

  而清廷派的靖南将军朱玛喇率领满汉大军从江西兼程赶赴新会。

  大西军因力量相差悬殊而大败。

  李定国不得不率大西军退回广西南宁。广东的高州、廉州、雷州三府,肇庆、罗定属三州十八里县和广西的二州四县,重新被清军占领。

  五、永历帝给李定国送去血诏

  孙可望见袭击李定国之计败露,而自己的队伍在湖南又接连败退,因此,他觉得要以功绩方面压过李定国,或者除去李定国都已经不可能。然而,他的称帝之心却越来越强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