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3节(1 / 2)





  没一会儿,阮玉娇就剪好了几片布,铺开拼凑到一起给掌柜的大致说了下自己的想法,然后笑道:“掌柜的觉着还成吗?”

  掌柜的又仔细看了布片的线条,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,“不错,剪得很好。”她看向阮玉娇,问道,“你刚刚说要拿一些衣裳回村里做?这样你来回不是很不方便吗?我们锦绣坊有给女工住宿的地方,虽然是大通铺,但十几个女工一起住在后街,上工下工都很方便,做得活更多,工钱自然也更多,你不考虑吗?”

  这就是要收阮玉娇的意思了,老太太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,可随即却皱起了眉。针线活儿这东西若一天里做个小半天也还成,但若从早到晚一直在做工,那眼睛不早晚得熬坏了?她有些担心地看着阮玉娇,生怕这孩子为了赚钱就什么都答应了。

  不过阮玉娇根本不为所动,笑着婉拒了,“多谢掌柜的为我考虑,我想有个能长久干下去的活计,但我也要留在家中照顾奶奶。在没能力把奶奶带来镇上之前,我必须得住在家里才能放心。掌柜的您看有没有不着急的活计可以交给我,我回去做好就给您送来,保管不耽误事儿。”

  老太太闻言怔了一下,面露感动之色。掌柜的也没想到她不做长工竟是这么个理由,不过她店里本就不缺人手,让阮玉娇把不急着要的活计带回去倒也无妨。最重要的是,从刚刚阮玉娇的话中,她听出了这个小姑娘的野心。

  十五六岁的农家女,一般都是听父母吩咐干活儿,乖乖等着嫁人。最大的想法兴许就是能嫁个好人家了,旁的根本不会想,也不懂。像阮玉娇这样想着找个长久的活计,还要在将来把奶奶带到镇上来生活的姑娘,她还是头一次见。不过这也让她对阮玉娇生出几分期待来,下定决心要收下阮玉娇,若将来阮玉娇只是个普通妇人,她就当多了个普通女工,若将来阮玉娇真有了什么成就,那她这一日可就是慧眼识珠了!

  同意了阮玉娇的做工方式,两人便又商量了一下工钱。店里一楼那种普通的衣裳分三等,做好一件的工钱分别是五文、十文、二十文。再好的衣裳,价钱就没有上限了,看那衣裳卖出了多少钱再给她提成,基本能拿到卖价的两成,若是做得好,日后还能再往上提。

  这个工钱算是很良心了,劳力一向不值钱,阮玉娇一个刚进来的女工跟干了几年的女工一个价,也算是掌柜的对她的照顾。当然阮玉娇的目标不是这种谁都能干的活计,而是真正要比拼手艺的贵重衣裳,那种才是抬高身价的关键。不过路要一步步走,饭要一口口吃,她不着急,当即笑着保证一定会仔细做活儿,不出差错。

  两人签了契约,将之前提到的条件都写在了里面,阮玉娇也是这才知道这位女掌柜姓乔。她扫过契约知道没问题,不过她如今应当是不识字的,便在找写信先生念了一遍之后才按了手印。

  店里挂着的那些成衣都是按照大众尺寸做的,一般不是太胖、太瘦的人都能穿,若客人要求高一点才要量身定做。这种衣裳自然就是不着急要的,于是掌柜的便给了阮玉娇三种布料,让她在五日后将一楼的三类衣裳各做一件给她送来。

  哪个女工都想做贵的衣裳挣更多的钱,但锦绣坊请来的女工也是分手艺高低的,高的自然能做好的,低的就只能做那最最普通的了。这次叫阮玉娇做三类衣裳,也是要看看她的实质手艺,到时再来决定让她做哪类衣裳。

  阮玉娇明白,收好布料和针线,没再说什么就走了。她临走之前,掌柜的又把她绣的荷包和手帕各留了一条,说若是有需要刺绣的衣裳会考虑叫她做。这可是好事,阮玉娇自然给她了。

  包裹里还剩五个荷包和一条帕子,老太太便领着阮玉娇去了从前卖绣活儿的一个绣庄。这绣庄倒是不大,但传了三代了,生意一直很不错,老太太过去常来卖东西,那是还是老板娘的父辈当家呢,如今跟老板娘也还能说上几句话。

  老板娘看着也是三十岁左右,瞧见老太太便笑了,“什么风把您老给吹来了?您听我句劝,您眼睛不好,还是少动针线吧。”

  老太太摆摆手乐道:“不是我,我孙女早就不让我碰了。是我孙女绣了几个荷包,拿来给你看看。”

  老板娘上下打量着阮玉娇,笑道:“哟,您这孙女长得可真水灵,肯定是被您娇养着的吧?看您这喜欢的样子,想来绣活儿定是不错的。”

  老板娘特会说话,把老太太也逗得很高兴。阮玉娇上前打了个招呼,然后将荷包、帕子取出来给老板娘看。老板娘本来是客气客气,不过看到东西就发现这姑娘比她奶奶的绣活儿还要好,登时拿起来又仔细看了看,笑道:“大娘,您孙女得了您的真传啊,好好练练肯定错不了。这些我收了,每个五文,咋样?”

  阮玉娇点头道:“没问题,多谢老板娘照顾了,往后要是有合适的活计可以找我,我一定会用心的。”

  老板娘笑着道:“好、好,小姑娘长大了,往后可得好好孝顺你奶奶啊。”

  “嗯,我一定会的!”

  阮玉娇的绣活儿虽好,布料和线却一般,老板娘卖给别人也卖不了多少,这个价自然是合适的。阮玉娇主要是让老板娘看到她的绣功,这样将来若需要绣什么屏风、桌屏之类的就能想起她来,也算一条路子。当然就算没有这份活儿也无所谓,如今她跟乔掌柜签了契约,不愁没活儿干了。

  这一趟赶集把要办的事儿全办成了,不光阮玉娇松了口气,老太太也高兴坏了。离开绣庄之后老太太就拉着阮玉娇要去买东西,“走走走,娇娇这么能干可得好好庆祝一下,你想吃啥?那边有点心铺子,咱们去买点点心。”

  铺子里的点心贵巴巴的,且阮玉娇自己就会做,哪里肯花这个冤枉钱?她忙拉住老太太,说道:“奶奶我不吃点心,咱们去买四串糖葫芦吧,给几个弟弟一人一串,这是我第一次赚的钱,还要给奶奶买好东西,奶奶你就跟我走吧!”

  老太太拗不过她,只得跟着走了,一路上还在劝她要对自己好点,别总惦记别人。阮玉娇就笑着听了,心想她可没惦记别人,就只惦记奶奶一个人而已。先前说要给弟弟们买两串糖葫芦分着吃,但既然东西都卖出去了,阮玉娇就直接买了四串,一人一串都多吃点,解解馋。

  糖葫芦一文钱一串,买好了之后,她就拉着老太太去了首饰铺。老太太以为小姑娘爱美,也没说啥,还帮着她选,“娇娇,这个咋样?你戴上指定好看。”

  老太太赶集带了一两银子,就是想多给孙女买东西好好补偿她,毕竟前阵子是受了大委屈了,差点没挺过来。这会儿看见个雕花的银手镯样式挺好,估摸一两银子差不多够了,虽说贵,但这东西能留着将来当嫁妆,自然是越看越喜欢,觉得买这个比旁的东西都好,保值。

  谁知阮玉娇却摇摇头,指着另一边的银簪子笑道:“掌柜的这个怎么卖?”

  掌柜的看了一眼道:“五百六十文。”

  那银簪子是祥云样式的,上面还嵌了五颗深红色的小圆珠。虽说珠子并不珍贵,但这么一点缀却让银簪子多了几分高贵的感觉。当然材料就是那么个材料,看着高贵不代表买得也多贵,银簪子偏轻,五百六十文的价格已经很高了。

  阮玉娇又看了看别的簪子,说道:“掌柜的给便宜一点吧,五百五十文我就买。”

  老太太急忙拉住她,蹙眉道:“娇娇你想要簪子?你戴这个不好看,这边这个好看点。”

  阮玉娇笑道:“奶奶,我不是给自己买的,簪子是给你买的。”

  “啥?给我?”老太太瞪大了眼,这才知道刚才孙女说要给她买好东西是什么意思,急忙摆手拒绝,“不行不行,这么贵的东西给我买啥?我一个老婆子不戴不戴……”

  “我第一次挣钱当然要孝顺奶奶了,奶奶你再这样我生气了!”阮玉娇打断了她的话,拿起簪子在她发边比了一下,满意地点点头,“这个适合奶奶,真的好看。”

  老太太还是拒绝,“你挣得钱自个儿留着用,甭给奶奶买,奶奶是来给你买镯子的,你咋不听话呢?”

  “我不要镯子,奶奶把银子留着,往后我真想要什么再跟你说。”

  掌柜的大概是怕她们再争下去什么都买不成,干脆道:“这个簪子就五百五十文了,合适你就直接拿走。”

  阮娇娇应了一声,麻利地拿出五百五十文给了掌柜的,这簪子就买下来了!

  老太太阻拦不及,拍拍腿道:“你这孩子主意咋这么正呢?说啥都不听!”

  掌柜的好笑道:“您老就知足吧,有这么好的孙女孝顺你,这可是大福气啊!”

  老太太唉了一声也不好再说什么,阮玉娇已经帮她顺好头发将银簪戴上去了。拿过旁边的铜镜放在老太太面前,笑说:“奶奶你看多好看?回去我再给你做身衣裳,你就是咱们村最好看的老太太了!”

  老太太好气又好笑地道:“一把年纪啥好看不好看的?你净会乱花钱,得了,你给奶奶买了,奶奶也给你买一个,你可不许不要。”

  阮玉娇才不怕她,放下铜镜拉着她就跑,出了门笑道:“我不要,奶奶你可别买,要不回家又要吵好多天了。我给您买就不一样啦,反正我挣了多少他们也要惦记,还不如给您买东西,我孝顺奶奶谁也不能拦。”

  “那也不用买这么贵的东西啊,你这是卖菜方子得来的,咱俩不说谁也不知道,你偷偷藏着不就行了么?干啥都花了?你说你气不气人?”

  “那我第一次赚回来的就想孝顺奶奶啊,奶奶放心吧,等我做好三件衣裳给锦绣坊就又有钱了,衣裳有贵有贱,往后我不说是多少钱他们就不知道了,到时候我再偷偷攒着。”阮玉娇挽着老太太的胳膊笑道,“等我以后挣了大钱,再给奶奶买金簪子、玉镯子,还要到镇上来买房子,我们搬到镇上来过好日子,你就只管好好养着身子等着孙女孝顺你吧!”

  老太太被她逗乐了,总算不再纠结那半两多的银子,笑说:“你呀,越大越不听话了,行,往后奶奶都听你的,就等着你孝顺我,当个啥也不管的老太太。”

  辛苦了一辈子,老太太怎么也没想到老来的福气是一个孙女给的,虽然阮玉娇只是这么一说,老太太却能听出她的认真。这辈子养了两个儿子、四个孙子,恐怕将来真的只有这个孙女对她最孝顺,这样也好,不枉她疼了孙女这么多年。

  老太太心里是满满的感动,也没再非拉着孙女买东西,她看出来了,这孙女做啥都有成算,她还是别瞎掺和,免得惹出争吵给孙女添麻烦。

  这次出来总共赚了六百八十文,在锦绣坊买了些布料花了五十文,银簪子花了五百五十文,糖葫芦四文,还剩下七十六文,可谓是赚得快花得也快了,铜板还没捂热乎就差不多花没了。不过阮玉娇觉得这样正好,她往后就要赚得多花得多,让奶奶越过越好,让那些人看得着用不着,而她只需要把手里的活计经营好,多几个进项,将来离开家自然什么都不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