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在年代文里结婚[快穿]第3节(1 / 2)





  这位贺大娘跟张大英的娘家是同一个村的,关系一直很近亲。

  这条河看上去不大却很深,之前有村里的孩子玩水出事的,因此长辈们言令禁止家里的孩子们来这里玩水。

  秋小婵虚弱应了一声,而后抬头看向不远处的顾闻骞,眼里水光潋滟,鼻头红彤彤的,显得既无辜又可怜,她感激的说,“谢谢你顾同志,要不是你我就要死在河里了。”

  顾闻骞只看了一眼就避开了目光,点头道,“以后注意就行,没事的话赶紧回去吧。”

  一个姑娘家,浑身湿透躺在地上的样子并不雅观,又是夏天,众人都穿的少,要是脱了衣服给她别人就得光膀子了。

  顾闻骞说完就起身往牛棚的方向去了,留下秋小婵和一众看热闹的村民们。

  秋小婵看他走了也不着急,对她来说他能出面救自己就已经实现了战略上的胜利,剩下的自然是靠人民群众的力量,上尧村的村民们可千万别让她失望啊。

  第四章

  “小婵,赶紧回去换衣服,别着凉了。”

  贺大娘好心帮秋小婵捡起掉在河堤边的竹篓跟镰刀,扶起她道,“走吧,我送你回去。”

  秋家住在村尾,张大英还不知道女儿落水的事,看她满身湿透的被人送回来吓了一跳。

  “怎么了这是?”

  秋小婵怕她担心,笑着解释,“没事,不小心掉河里了。”

  张大英仔细看了她没有受伤才放心,皱着眉让她回屋换衣服,自己则留在客厅陪贺大娘说话。

  “是城里下来的那位顾同志救的,今天可真险,那条河可是淹死过人的,你们可得好好感谢顾同志才行。”

  张大英也后怕的说,“这是应该的,肯定得好好谢谢人家。”

  只是她心里疑惑,以前女儿就在家附近割草,今天怎么跑到村头去了?

  贺大娘沉吟了片刻拍着张大英的手道,“还有件事,那顾同志为了救小婵跟她嘴对嘴过气,村里好多人都看见了,以后闲言闲语肯定少不了。”

  张大英震惊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,又是一阵叹气,“小婵的婚事本就难,这不是难上加难吗?”

  贺大娘看她愁眉不展的样子开解道,“你这是钻死胡同了,你想啊,这么多人看见了,干脆错有错招,让小婵嫁给顾同志不是两相宜?顾同志年纪不小了,除了成分问题其他都是顶好的,沉稳大气又有手艺,跟小婵挺相配的。”

  张大英见过顾闻骞,依稀记得是个周正的后生,从首都来的文化人,让他当女婿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,但贺大娘的话确实让她心思松动了,女儿要是真能嫁给顾同志,那她就真的谢天谢地,烧香拜佛了。

  但她也不敢一下子想的太深远,含蓄的说,“你的这个提议挺好,只是得顾同志点头才行,光咱们想也没用啊。”

  他救了自家女儿,本是好事,要是人家不乐意那就成坏事了,张大英虽然没读过书,文盲一个,但她也是个讲究人,恩将仇报的事做不来。

  至于女儿小婵,张大英自诩了解,听话懂事,要是这件事能成,只要自己点了头,女儿也不会不同意。

  贺大娘一听张大英这话就明白了,“那感情好,既然你这里不反对,那我就去找顾同志说道说道,我看啊这事还是有几分把握的。”

  说完贺大娘就要去牛棚找顾闻骞,张大英想了想又让她把中午小婵做的南瓜馅饼带上。

  两人的谈话秋小婵在屋里听的清清楚楚,她原本的打算是利用村里的流言给顾闻骞施加压力,让他不得不娶自己,没想到竟然冒出了贺大娘这么个“好心人”,直接把节奏带起来了。

  系统给她泼冷水道,“你别高兴的太早,顾闻骞可不一定会同意。”

  秋小婵哼道,“这你就不懂了,好男也怕缠女,只要有人开口,加上村里的流言蜚语,他不同意我就去找他哭两嗓子,你说他能坚持多久?”

  何况这个身体的姿色不差,又有“同病相怜”的处境,她已经打定主意,非攻克下这座山不可,一年不行就两年,两年不行就三年,反正离最后的“平反”还有七八年呢,这期间他会一直留在上尧村。

  贺大娘一路端着竹筐到了村头,见顾闻骞已经换了衣服在干活了,扬起笑来招呼道,“顾同志在忙呢,今儿托了你的福小婵才没出意外,这不刚把那丫头送回去,她妈知道是你救的人,感激的不得了,非让我顺道把饼送来,这是丫头自己做的,一点心意不值什么,你留着尝尝看。”

  馅饼过油煎的,外皮酥脆,里面包着南瓜丝做成的馅,咸香味美,这样的吃食做谢礼在七十年代是非常拿的出手的。

  秋小婵为了做这个磨了她妈半天才答应,主要是太费油了,平时炒菜都舍不得放油更何况是煎饼呢,秋小婵承诺了会好好喂鸡攒鸡蛋张大英才松了口。

  过了油的煎饼散发出诱人的香味,顾闻骞已经许久没吃上这么香的食物,嗅觉和味觉开始疯狂运作,但他只看了一眼,坚定的拒道,“大娘,救人是应该的,心意我领了,东西我不能收,您受累帮着送回去吧。”

  贺大娘已经料到他不肯收,没在这个问题上纠结,而是笑着找了张板凳坐下,笑道,“顾同志,我呢有个事想问你,你可别嫌我多事。”

  顾闻骞曾经给贺大娘家做过木工,两人原本就熟悉,不疑有他的应承了。

  “你觉得小婵那丫头怎么样?她是个命苦的丫头,二十一了还没找着婆家,不是她有什么不好,只是造化弄人蹉跎到了现在。”

  她把小婵的遭遇说了一遍,顾闻骞静静听着没有作声,贺大娘笑着继续道,“是这样,你救了小婵,我就想你跟小婵都是未婚,你要是觉得合适,就把小婵说给你做媳妇怎么样?”

  顾闻骞的脑中浮现出了秋小婵苍白的面容和那双水滟滟的眼睛,对她并不讨厌,但他从来没有在农村成亲的想法,父亲在东北“改造”,母亲一人留在首都时不时受到激进分子的骚扰,他不可能撇下父母安然过着自己的小日子,迟早有一天要想办法回去的。

  “对不起大娘,我暂时不考虑这些,何况我的身份也给不了别人理想的生活,小婵姑娘是个好姑娘,她以后一定会遇到自己的幸福。”

  顾闻骞的婉拒在贺大娘的意料之中,他既然不愿,也不能强买强卖,贺大娘另说了几句就离开了,南瓜馅饼自然留下说什么也不肯带走。

  秋家,老太太正跟女儿谈说亲的事。

  “顾同志来上尧村四年了,一时半会回不去,你嫁给他也好,虽说没有父母兄弟帮衬日子难,但也不用看婆婆的脸色,到人家做媳妇是顶顶难的事,你们结了婚就住在家里,幸好你爸走的时候给我们娘俩留了这两间房。”

  要是哪天能回去就更好了,首都是个大城市,两人结了婚有了感情,再生几个孩子,女儿也跟着一起去首都吃商品粮。

  秋小婵红霞飞满脸羞涩的说,“妈,八字还没一撇呢,你现在想这些是不是太早了。”

  这害羞自然是装出来的,更加符合原主的性格。

  张大英果然笑了,摸着女儿的头道,“你贺大娘已经去说了,成或不成马上就有结果。”